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第五人格民国画风的一些知识点,和第五人格画风是什么风格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陈树人(1884—1948),广东番禺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画家。早年随其岳父居廉学画。东渡日本求学,先后毕业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京都美术学校绘画科及东京国立大学文学系。归国后与高剑父、高奇峰开创岭南画派,被称为“岭南三杰”。1917年受孙中山委任为中华革命党美洲加拿大总支部部长,回国后历任中国国民党党务部长、广东省政务厅长、侨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要职。从政之余,仍不忘绘画,以其山水、花鸟、走兽,著称于时。1948年因病逝世。
基本介绍中文名:陈树人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番禺出生日期:1884年逝世日期:1948年职业:政治家、画家信仰:三民主义人物生平,著述名录,人物年表,画作撷册,人物生平陈树人(1884年2月9日—1948年10月4日),号葭外渔子、二山山樵、得安老人。广东政治活动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自幼喜爱美术,师事著名岭南画派大师居廉。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西京美术学校和东京立教大学,并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历任要职。后在香港的《广东日报》、《有所谓报》、《时事画报》任主笔,其作品和中兴会办的《中国日报》共同宣传革命,反对康、梁的君主立宪。曾在广东优级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在香港策划讨伐陈炯明。1923年参与中国国民党改组工作,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1924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部长、广州国民***秘书长、广东省代省长等职。 1928年后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中央侨委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长等职。1947年辞职,定居广州,专心画艺,与高剑父、高奇峰同为岭南画派三杰。其画风清新、恬淡、空灵,独树一帜。1948年10月4日,陈树人因胃溃疡不治,在广州逝世。陈树人早年照著述名录一生创作有《陈树人画集》、《陈树人近作》、《陈树人中国画选集》,诗集有《寒绿呤草》、《自然美讴歌集》、《战尘集》、《专爱集》和《春光堂诗集》等。人物年表 1884年(清光绪十年甲申) 1岁 2月9日(农历正月十三日)出生广州,广东省番禺市明经乡人,父陈东樵,母梁氏。名韶,字澍人,别署树仁,树人。号拈花微笑子,又号葭外渔子、十一郎、二山山樵、得安老人。笔名衬哲、陈晋、美魂女士、猛进等。陈树人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7岁,从此开始参入反清斗争。从居廉(1828-1904)学画 1901年主编〈广东日报〉,〈有所谓报〉,〈时事画报〉。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20岁由居廉作媒,娶居廉侄孙女居若文(1844-1974)为妻。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21岁开始在香港《广东日报》以“美魂女士”以笔名发表革命排满文章。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22岁在香港《广东日报》及《有所谓报》发表文章,鼓吹革命。成为广州《时事画报》美术同人。10月16日,在香港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23岁 1925年全家合影 1906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校。与谢英伯、刘思复在香港创办《东方报》。准备游学日本。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24岁赴日本。继续为粤中报章撰文。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25岁 5月7日,以私费用生身份,在日本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图案科注册入学。摘译英人波露然布罗运《美术概论》连载于广州《时事画报》。 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26岁陈树人早期作品《蝉》 5月26日,转入京都市里美术工艺学校绘画科学习。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29岁在高其峰主编的《真相画报》上发表译著《新画法》(一名《绘画独习书》)。 5月11日,毕业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绘画科。回国后,加入“贞社”,一度出任广东优秀级师范绘画教员。因“以为绘画须文学之助乃克大成”,不久重返日本;10月21日,在东京私立立教大学文科预科注册入学。 6月,受黄宾虹邀请,与王秋湄、高剑父、黄节、蔡哲夫等组成贞社广州分社,以研究与鉴赏中国历代书画文物为事,并先后参加南社粤集、港集、湘集活动。 1913年左起:陈树人、高剑父、居若文、(民国2年癸丑)30岁 5月,转入立教大学文科本科。发表《图画教授法》(《真相画报》第17期)及译文《社会主义与妇人》(《民谊》第3号至第6号)。 1916年(民国5年丙辰)33岁 4月18日,毕业于立教大学文科本科。奉命以特派员身份赴加拿大任中华革命党美洲加拿大总部部长。8月审美书馆印行高剑父、陈树人、高其峰三人作品合集《新画选》。夫人居若文同年毕业于东京女子美术学校造花科。 1917年(民国6年丁巳)34岁在加拿大从事党务工作,兼主维多利亚《新国民报》笔政。 1918年(民国7年戊午)35岁在加拿大从事党务工作,一度因“汤化龙案”被误系入狱。 1919年(民国8年己未)36岁 1921年(民国10年辛酉)38岁在加拿大从事党务工作右起:陈树人、陈之佛、傅抱石 1922年(民国11年壬戌)39岁 5月,奉命回国。 9月,在上海被孙文指定为《中国国民党改进方略》起草委员会委员。 1923年(民国12年癸亥)40岁 1月,被任命为国民党本部党务部部长。任广东省政务厅厅长。十姐慈魂在广州河南购地十亩为赠。该地树有千株,具池亭桥榭之胜,名之曰“息园”。暇常在此吟咏作画。 1924年(民国13年甲子)41岁以广东省代表身份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民国14年乙丑)42岁以国民***秘书长身份参加“廖案”检查委员会工作,在广州发起成立“清游会。 1926年(民国15年丙寅)43岁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民国16年丁卯)44岁杨善深、陈树人、高剑父、黎葛民、关山月 4月16日,因“清党”事起,呈辞本兼各职;不久赴日本,6月中旬回国,在南京上海从事政治活动;10月,与汪精卫,陈公博、顾孟余、王乐平等“粤方委员”南下广州成立广州粤方政治分会。 1929年(名过8年己巳)46岁国民党第三十九次中委会宣布开除其党籍。上海和平社出版《陈树人画集》第三辑及陈氏诗集《寒绿吟草》。 1930年(民国20年辛未)48岁在广州参加国民党非常会议。冬桂林旅行写生。所作《岭南春色》在比利时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1932年(民国21年壬申)49岁 8月,被任命为民国***侨务委员会委员长。被聘为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1933年(民国22年癸酉)50岁与徐悲鸿、孙福熙发起创立“艺风社”。被聘为巴黎“中国近代绘画展览会”委员。受托参与料理高其峰丧事。出版诗集《自然美讴歌集》。 1934年(民国23年甲戌)51岁迁居南京五台山。 1936年(民国25年丙子)53岁出版诗集《廿四年吟草》。 1937年(民国26年丁丑)54岁年底,由南京取道上海赴菲律宾,在当地华侨中进行抗战募捐,工作完成后返回武汉。 1938年(民国27年戊寅)55岁陈树人纪念馆 8月,随机关从武汉迁重庆。到峨眉、三峡写生。 1939年(民国28年己卯)56岁在重庆出版抗战诗抄《战尘集》。 1940年(民国29年庚辰)57岁在嘉陵、剑阁,峨眉等地写生,得画三百四十余幅。 1941年(民国30年辛巳)58岁颜其寓室为“得安斋”,自号“得安老人”。又号画室为“春光堂”;诗集吟稿也由《寒绿吟草》改题为《春光堂诗集》。 1946年(民国35年乙酉)63岁携家眷由蜀飞返南京。中美文化协会等八大团体联名在南京主办“陈树人画展” 1947年(民国36年丁亥)64岁 5月,返粤,与高剑父、关山月、赵少昂、黎葛民组新派画家团体“今社”。 7月,离粤赴上海。 8月,中华书局出版《专爱集》。 10月,上海举行画展。 1948年(民国37年戌子)65岁 10月4日夜10时30分,因胃出血抢救无效去世。 11月18日下葬于广州白云山长腰岭南麓。画作撷册艺术评论
原中央领导吴官正:
你是若待上林花似锦,我是出门俱是看花人
启功教授:
方国兴先生的“小篆”和“墨兰”堪称当今之绝。
陶博吾先生:
方先生学书善以隶笔为篆,兼收行书笔意;以篆笔为隶,兼取北碑用笔,同时又以篆隶北碑书法作行草,熔诸体于一炉,别启新图,自创面目。
方先生的“小篆”和“兰竹”当代之绝
康荘教授:
我以为方君的书法美,花鸟美,竹兰更美。他的兰花潇洒劲健,墨竹雄强豪放,无愧于“华夏兰竹王”之誉。

“竹影笔墨传万世,兰姿线条惊千秋”。
于春桂教授:
您的兰花潇逸洒脱,力内蕴且变化无穷,透形视之内涵丰富。竹挺拔,颇存骨力,自居风貌,吾认为您的兰竹可谓“世上之冠”。花鸟灵动、清新,神韵自出,尤梅花枯润相柔,古木生新,回味无穷。综观您的国画,悦目、清新、陶情、爽神。书法浑厚古朴,重传统,求新意,自成一格。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
方先生,您在书画上同时下功夫,取得极好成就。
“以坚实的书法用笔,写瓷上的君子之花”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
方教授陶瓷绘画很好,比他的国画效果还要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饶晓晴:
方老师对笔墨的理解充满“拙”的魅力,然而拙中充满“巧”的韵味,他对自然的理解把人的概念和自然宇宙一起表现出来,天地变化凝合在一起,似乎生机从未离开他的艺术!他的陶瓷画高雅脱俗,洋溢着大气和文气!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方老师把中国画的绘画方法表现在陶瓷上,有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把诗书画印,包括水墨画水淋淋的效果在陶瓷上表现得别有天地!
程云教授:
方先生的书法、国画、陶瓷绘画都是以书法为基础的统一体,这方面陶瓷名家大师也少有出其右者。
方国兴的陶瓷绘画强调“笔墨”实属可贵,自“珠山八友”与王步之后鲜有见者。
日本国书艺院院士世木清峯:
“江南一支笔,华夏兰竹王”
千年窑火开新韵
——论方国兴陶瓷绘画艺术
(摘自《景德镇陶瓷》07年第4期)
程云
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陶瓷生产的中心,“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是当时的盛况。景德镇历代瓷工善于吸收百家之长,借鉴融合全国各地制瓷高手的技术和经验,结合地方特点改造、推新,使景德镇陶瓷集全国之大成,逐渐成为中国瓷都。这种开放、融合和创新的态势面对全国乃至世界,吸引了无数书画家和陶瓷爱好者想往瓷都,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景德镇的瓷器“CHINA”代表中国,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瓷艺术也可以说是边缘艺术,与很多艺术样式有广泛的联系,其中与书画的关联最为密切。瓷器的源头彩陶上的绘画是开传统绘画和瓷器装饰的先河。不同时期绘画的风格面貌不同程度的浸透与影响瓷艺装饰,如宋代李公麟写实的线描人物画,影响了元代的青花瓷艺。粉彩瓷的出现受恽南田没骨花卉的直接影响。康熙的青花人物,康熙的五彩,又不同程度折射出明清木版画的影子。景德镇传统陶瓷装饰技法及样式,是在借鉴书画和其他姐妹艺术的过程中产生和不断完善的。景德镇瓷艺有陶瓷装饰、陶瓷绘画、陶艺多元并存的发展足迹。
民国以前主要是陶瓷装饰为主,其特点是图案和陶瓷绘画相结合,图案大多装饰于瓶的口、胫、脚和转折部位,绘画性服从装饰性,生产制作分工多人完成。各尽其能,各显其美,讲究技术美和工艺美,表现皇权意识。景德镇传统陶瓷的特点,以此种陶瓷装饰为主流和本体。晚清和民国时期,以程门为代表的“新安派”画家群以国画的手法在瓷上作“浅降彩”盛极一时,这种瓷画削弱了陶瓷的装饰性和工艺性,强调了书画艺术的表现性。“珠山八友”在总结“浅降彩”得失的基础上,以粉彩的技法,适当强调了工艺和技法的特点,以书法的用笔写瓷上的绘画,后人称之“陶瓷绘画”。由于传统绘画强调“写”气韵相连,“笔”不到气以吞。“珠山八友”多是传统绘画高手,深得书画“三味”,他们的陶瓷只是借工艺的材料来表现书画的真意。抒情态性,各有洞天,“珠山八友”完善了以程门为代表老一辈开创的陶瓷绘画艺术,并推向了历史的高峰。以独特的绘画形式,标新于中国美术史,影响后代。传统陶瓷装饰,以“饰”为主,“饰”有“雕饰”之意,追求“匠心”安排。是工艺美术的要求,体现陶瓷艺术的特色。这是陶瓷装饰和陶瓷绘画对物象表现的根本差别。“饰”可以“描”,而绘画要求“写”是绝不能“描”的。
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为多元格局,陶瓷装饰、陶瓷绘画、现代陶艺争奇斗艳。尤其陶瓷绘画近年来发展迅猛,主要是一些大画家和中青年画家相继来景德镇画瓷的推动和影响。如王个移,唐云、何海霞、阿老等。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紫光阁国画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画家、景德镇学院特聘教授方国兴先生因其得天独厚的省博物馆历代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学习环境加之对绘画艺术的执着的追求和创新,亦造就其成为对景德镇陶瓷绘画继“珠山八友”之后陶瓷文人写意花鸟画影响最大者之一。陶瓷绘画如前所述,要有绘画艺术的内涵和特征,以陶瓷材料,写出气韵生动的物象,耐人品味。因而陶瓷绘画的高手、名家必须是书画的高手、名家,正如“珠山八友”个个精通书画一样,方国兴先生也正是如此。
方国兴先生的绘画、陶瓷绘画是以其书法为基础的,他的艺术书法第一。他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他的书法四体皆擅,尤精隶、篆,深得启功大师的赞赏。他的书法早在上世纪80年就知名全国,1987年《书法》杂志评其为“全国37位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多次荣获“日本国际文化交流展”金奖,在全国书法展也多次获奖,影响巨大。方先生的篆、隶功力精深,对汉隶、魏碑、石鼓文、邓石如的篆书和康有为的书法作了深入的研究,又根据自己的生活修养与个性,融合汇通,形成了质朴厚重,浑雄鹜健、格高韵长,隽逸古雅的书风面貌。方先生的隶书吸收了经典汉隶之长,如《曹全碑》、《张迁碑》,用笔方圆结合、收放得体、变化多姿,且以北碑和篆笔为隶,其篆书明显有邓石如和石鼓文的影响,又加以隶书的笔法和行草的笔意于一炉,开一代新风。书画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称其“小篆”和“墨兰”堪称当今之绝!
书法是国画的基础,书法不好传统绘画也难画好。一般言之,有什么样书风就有什么样画风,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方先生的绘画给人第一印象质朴、清新、雄浑大气,初看平实无奇,细读耐人寻味。他善画花鸟,尤精兰、竹、梅,他的兰花用篆书笔法,中锋行笔圆润厚劲,花朵有行书笔意灵动飘逸,散发出秀雅之气。其墨竹方笔醮墨用魏碑与隶法画叶,圆笔湿墨画杆有“篆”意。墨韵“五色”对比,浓淡、枯润,变化丰富,其“墨竹”有“润含春雨,干裂秋风之意境”,给人以华滋苍劲、生机勃勃之美。已故著名画家江西省美协主席康荘教授曾说:“我以为方君的书法美、花鸟美、兰竹更美,他的兰花潇洒劲健,墨竹雄强豪放,无愧于‘华夏兰竹王’之誉”。又赞曰:“竹影笔墨传万世,兰姿线条惊千秋”。山东著名书画家、评论家于春桂先生欣赏方先生的画说:“您的兰花清逸洒脱,力内蕴且变化无穷,透形视之内涵丰富,竹挺拔,颇存骨力,自居风貌。吾认为您的‘兰竹’可谓世上之冠。花鸟灵动、清新神韵自出,尤梅花枯润相柔,古木生新回味无穷。综观您的国画,悦目清新、陶情、爽神……自成一格。”方先生画梅与众不同,枝杆常以浓淡穿插的湿墨为之,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湿中有枯,枯湿自然,以豪放笔墨写出,自然的墨韵中流露出雄强的骨力,梅花的精神和傲骨跃然纸上。他画的牡丹用笔简炼明快,富贵华丽之气独具。他画的小鸡、小鸟,笔墨精到,以形写神,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方国兴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国画家,同时又是著名的陶瓷书画家,他的陶瓷绘画在经二十年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的陶瓷绘画《幽兰》荣获“中国当代书画作品博览会”一等奖。另有多件陶瓷绘画在“工艺美术博览会”和“大师精品展”获奖。他的陶瓷作品深受专家好评和广大陶瓷爱好者、收藏家喜爱。
前面提到“浅降彩”画家群开创以传统国画形式在瓷上作画,“珠山八友”将陶瓷绘画完善、发展、吸收文人画之长,也表现文人的情绪,推向历史高峰。孔六庆先生在《“珠山八友”陶瓷绘画领域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提出:“珠山八友,既是陶瓷绘画的传统发展形态的终结,又是陶瓷绘画现代发展形态的开端。”这种见解是十分精辟的。我的角度认为,“终结”是这种陶瓷绘画形式不必再去表面的摹仿,“开端”是这种陶瓷绘画形式能启迪和开拓现代陶瓷绘画广阔的发展空间。“珠山八友”处在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在孕育的特定时期,列强侵华传统文化开始普遍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珠山八友”的陶瓷绘画大多是在这时代背景的产物,他们都用粉彩以匠人的技术表现文人的情怀。作品注重传统书画笔墨技法的书写性和意境表现的传承。同时作品又开启西画明暗法的运用与画面构成关系的推敲。“珠山八友”的陶瓷绘画站在陶瓷史的高峰以传承和创新结束了他们的特定时代。陶瓷绘画还要发展,与其他陶瓷艺术形式共存,这是艺术多元发展的规律。江山代有人才出,王步的青花瓷艺又代表了一个时期的高峰,他的画风明显受齐白石先生国画的影响,又有精美的青花分水工艺技法,正是表现了人们对白石国画作品审美风范的认同而影响一代。说明陶瓷绘画和绘画艺术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代表某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定会影响一个时期的陶瓷绘画,因为在这种艺术中,工艺材料都是为绘画服务的。否则,陶瓷绘画就会被陶瓷装饰淘汰。
当今中国传统绘画向多元并存的方向发展,齐、黄独尊的权威已被打破,多种观点见仁见智异常活跃。这表现为宽容、探索、改革和谐发展时代背景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现时景德镇陶瓷绘画领域也有所反映。但相对于绘画艺术领域传承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比较总体还是相对保守。好在近年来,许多外地画家来景德镇瓷画创作,给千年瓷都带来一股股新风,摧开了朵朵灿烂的花,方国兴先生的陶瓷绘画就是这其中最鲜艳夺目的之一。
方国兴先生陶瓷绘画的特点,一是传承了“珠山八友”和“青花大王”王步注重传统绘画“笔墨”特质与内涵的特征;二是和当今景德镇有见地的大师一样,善于对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工艺材料成果运用的特征;三是其作品将“绘画性”、“装饰性”、“工艺性”和谐统一的特征。
一、“笔墨”特质与内涵的特征。中国传统绘画“笔墨”有崇高的位置,既是传载主体精神物化的痕迹,又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潜藏,是国人群体和个体、历史传承的信息库。正如石涛所说“‘笔墨’当随时代”。老一辈的画家大多强调“笔墨”,中青年画家大多淡化“笔墨”,这种情况一是社会变革中西文化交流,民族自卑心理导致传统文化某方面的失落;二是中青年一代,有的或是心有余、力不足,缺少基础和环境氛围;三是有些学者将“笔墨”的概念延伸,远离传统的转迹。
前面讲过,方国兴的书法、绘画、陶瓷绘画,都是以书法为基础的统一体。“书画同源”“画竹还应八法通”等许多经典要语都阐明了书法对绘画的重要作用和深刻影响。前面介绍了方先生书法的成就及对全国的影响,这方面陶瓷书画名家大师也少有出其右者。方先生对书法的“三味”以书入画促使他的绘画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文人画大家陶博吾先生,称其“篆隶”和“兰竹”为时代之冠。故有“江南一枝笔,方竹国兴兰”之美誉。方先生的陶瓷绘画我们从他的“兰竹”青花釉里红瓷瓶、瓷板和镶器作品可以看出非凡的功力:线条银钩铁划,“笔墨”稳健而又灵动,体现了深厚的书画艺术修养。以青花或釉里红原料在坯胎上作画是相当困难,因为坯体吸水性特强,笔在坯面被拖拄行不动,要想有更高的书法线质如锥划沙般沉重与灵动的运行,没有几十年书画练出的腕力,和对原料透熟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陶瓷绘画对线的质感流于油滑,缺失“笔墨”内涵。方国兴的陶瓷绘画耐读,不在吸眼,只求抓心。平实无华的外表潜藏丰富的“笔墨”语言,每道点、线、面的笔迹都能用心读出中国文化精神的厚重。
二、善于对现代科技作用传统工艺材料新成果的运用。方先生和当今景德镇有见地大师一样善于发现新工艺材料独特的美感,并在陶瓷绘画作品中运用。比如传统釉里红颜料,常用铁线描钩线,以颜色均匀、不散开为上,多以工笔技法为之。现在釉里红为配合写意形式需要,原料有所改变,在特定烧成温度和窑位环境、在和谐坯胎、釉质、绘画用笔的境况中,会出现红绿相间的变化,对画面的虚实和色彩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倘若用料控制不当,多之则经窑中1300多度高温培烧导致颜料流动,出炉已面目全非,少之就虚影一面,无任何艺术价值可言。科技发展的今天梭式窑改变了柴窑烧成气氛,材料的新配方,展示审美发展的新可能。方先生以敏锐的眼光,十几年的艰苦,失败破废的瓷品堆似小山。终于掌握了现代釉里红的技法,用之于其“笔墨”使书法、绘画、陶瓷“三味真火”熔一体,到达很高境界,百读不厌。如他的青花釉里红花鸟作品,中锋用笔,力透瓷背,釉里红笔道中间发绿,红似玛瑙绿如翠,不灰黑不死沉,有虚实灵动的变化,不仅丰富了层次,更强化了生动的气韵。用笔的稳健与发色的灵动对比有趣,提升了艺术内涵。他的青花,“高雅清新,简明大气”可谓大手笔。青花料色运用恰到好处,用料色如墨层次分明,工艺技法精湛。大面积的深料挥写,运用的无“料痴”(工艺缺陷)出现,实为不易,料色和用笔和谐自然,笔因骨出,色有笔韵,见笔见色,轻松自如,全自心写出,这种境界常人难为。如青花《四君子》瓷板四条屏,青花牡丹瓷板等。作品青花的发色蓝的稳重高雅,无刺眼的“火”气,同其书画格调和谐。
三、绘画性、工艺性、装饰性和谐统一的特征。在陶瓷上作画首先要考虑瓷型和绘画的和谐,这是工艺美术装饰性的要求决定的。陶瓷绘画要充分运用发挥工艺材料的特性之长,这是陶瓷绘画形式的独立性决定。“珠山八友”和王步的青花作品,这方面特征的把握都非常到位,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方先生的陶瓷艺术也充分体现了这方面的思考、推敲、及可资鉴的经验。他常以瓷型特点布局定画面构图关系,以形象的呼应使瓷品通体上下左右相联,以用笔的动向、节奏的连结,“笔有断意犹长”书法笔法“暗连”的内在关系打通绘画的“实”与瓷地的“空”,使之整体和谐统一。他的瓷画有书画用笔之境,见工艺材料之美,含装饰因素之长。如他的釉上彩兰花瓷板画,两棵兰花横向从右向左生长,另一棵兰花由左上向右下出,线条相互穿插,交错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方形,与横向瓷板“暗合”。再如他的青花釉里红《梅花报春》天球瓶。球型的画面主体构图丰满,用笔画线左右横向开张,梅干向瓶胫延伸,笔意瘦劲向上与瓶胫呼应,造型画面和谐统一、美观大气,相得溢彰。方国兴先生的陶瓷艺术是其精深的书画造诣和广博艺术修养的产物,也是其人格精神的物化。
千年瓷都的辉煌,不仅闪耀着当地瓷工的勤劳与智慧,同时也凝聚了无数被景德镇陶瓷吸引而来的外地工匠、画家对陶瓷艺术艰苦探索的心血和经验。我们研究当代著名的书画家方国兴先生的陶瓷绘画艺术,总结其成功的经验,诣在推进当今陶瓷绘画艺术为满足多层次人们的审美需求,反映时代特色,促使陶瓷艺术向多元化的方向和谐发展。
(程云教授:著名陶瓷美术家、理论家、“景德镇学”专家。)
说起《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相信很多80、90后都不陌生,这部经典的动画曾经带给我们许多的快乐。如今,这部经典动画被改编成了手游,这部手游是否传承了动画的精髓?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一看吧。
场景高度还原,重现童年回忆
进入游戏后,你会发现整个游戏的格调、画面、音乐全都是原来的味道。可以说本作对于动画的还原度非常高,细腻的画质,十分讨好玩家的眼球。
除了优秀的画面之外,游戏在操作上也继承了原作的精髓,比如说老鼠可以用铁锤砸猫的脚;猫也可以用橡皮枪击晕老鼠。这些操作充分还原了动画中的操作,让很多看过动画的玩家产生共鸣。
游戏的基本规则
《猫和老鼠》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一个猫阵营,另一个是老鼠阵营。
首先介绍一下以杰瑞为代表的老鼠阵营。作为老鼠一方,一共有四名玩家,其首要的任务的就是搬运奶酪,四个人一共要搬运五块奶酪。最后要砸开墙壁并顺利逃脱2人或者以上,就可以获得游戏的胜利。
在找寻奶酪的过程中要老鼠要躲避猫的追击,如果被猫发现也不要慌张,老鼠可以使用技能来攻击猫,使其暂时无法抓住自己。
如果同伴不幸被汤姆抓到,同伴还可以趁汤姆不在的时候去解救自己的队友。
其次,对于猫阵营来说,想要获胜就要阻止杰瑞和他的小伙伴们搬运奶酪。
猫可以在老鼠的必经之路上放置老鼠夹,同时还可以使用技能来攻击老鼠,当老鼠被击晕之后,就可以把老鼠绑在火箭上。猫胜利的条件:放飞3只老鼠,或者在游戏时间结束时老鼠逃脱的人数少于2人。
以上就是游戏的基本规则,不同于竞技性游戏的上手难度大,这款游戏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这对于新手玩家来说十分友好,相信玩家经过游戏的新手教程,就可以对这款游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游戏简单易上手,适合休闲玩家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这种类型的游戏,比如说第五人格,虽然说两者在玩法上有些相似,但是总体的风格还是不一样的。第五人格主打恐怖风,而本作则偏向轻松休闲风。并且猫和老鼠在操作方面也有所简化,能够让新手很快上手。
总体上来讲,本作继承了动画的优点,不仅有精美的画面,同时完美再现了汤姆和杰瑞之间的“相爱相杀”,在你玩游戏的过程就仿佛回到了童年,那种感觉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这款游戏在高度还原动画的基础上,也在玩法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够让你有非常棒的游戏体验,非常适合休闲娱乐玩家。
关于第五人格民国画风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5713号